81 岁徐根宝:揽责离场,“最后一次” 背后是一生足球情_球员_刘诚宇_李新翔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1-11 20:58:31阅读次数:0

全运会男足 U20 组别半决赛的终场哨声,为上海队的征程画上句号。81 岁的徐根宝从看台走下,将输球责任轻轻揽在自己身上:“责任在我,我没实现目标”。这句简短的话,没有丝毫推诿,却藏着老帅对足球的赤诚。当他最后坐回教练席,轻声说出 “也许这是最后一次”,不仅让现场球员红了眼眶,更让中国足坛感受到一位传奇教练 “一生为球” 的坚守 —— 从培养武磊那批黄金一代,到如今亲力亲为调教 U20 小将,徐根宝的每一次转身,都与中国足球的青训紧紧相连。

亲力亲为:从韩国拉练到临场示范,老帅的 “坚守密码”

为了备战全运会,徐根宝的付出远超常人想象。10 月初,81 岁的他亲自带队赴韩国拉练 10 天,踢满 6 场比赛,只为让球员适应 “快节奏”;每天上下午两堂训练课,他全程在场,看到球员技术动作不合理,便亲自上阵示范,“把自己做球员时的技术动作,还有现代足球理念,都教给他们”。从韩国回来后,他又马不停蹄联系热身赛,深知 “全运会踢的就是节奏,没比赛肯定不行”。

图片

这种 “亲力亲为”,是徐根宝几十年不变的执教风格。培养武磊、张琳芃等球员时,他靠的是手把手指导;如今带 U20 队伍,即便面对刘诚宇、李新翔等中超球员,他依然不放松细节 —— 中场休息时,他会对刘诚宇面授机宜:“别老挤到左边,当中就李新翔一个人,下底传中还有什么用?” 正是这份对细节的较真,让最晚报到的李新翔也能快速融入:“和队友配合很舒服,不用沟通就懂下一步要干什么”。对徐根宝而言,足球从不是 “纸上谈兵”,而是要靠双脚在训练场上一点点打磨,靠汗水在比赛中一步步积累。

心理重塑:卸下中超包袱,老帅的 “精神引导”

相较于技战术调整,徐根宝对球员的 “心理改造” 更显老辣。面对从中超赛场赶来的刘诚宇、李新翔,他反复强调 “放下中超球员的包袱”:“你是一个星期一场球,全运会是隔一天一场,每个队都很拼”。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:“我就像一头雄狮领着一群绵羊,带头的很重要。我在场上大胆呼叫他们,是为他们增加气场”。

这种心理引导,在关键比赛中屡屡奏效。1/4 决赛对阵新疆队,上海队一度落后,徐根宝的临场鼓劲让球员重拾信心,最终完成绝杀;小组赛对阵四川队,他及时调整战术,帮助球队稳住局面晋级。对年轻球员而言,徐根宝的声音不仅是战术指令,更是 “定心丸”—— 刘诚宇听从他的建议回到中路,很快赢得点球;蒯纪闻在他的鼓励下,罚入关键点球。81 岁的老帅站在场上,用自己的激情与气场,为年轻球员注入了 “敢拼敢打” 的精神力量,也让他们明白:足球比赛,心态与技术同样重要。

责任担当:输球揽责,老帅的 “风骨传承”

半决赛不敌广东队,徐根宝没有找任何客观理由,而是第一时间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:“还是有点紧张的,好多是第一次打大赛,体力也不行了。责任在我,我没实现目标”。面对难过落泪的球员,他又轻声安慰:“哭什么!你们还年轻,经历这样的大赛锻炼很难得”。这种 “赢了一起狂,输了我来扛” 的担当,正是徐根宝执教生涯的真实写照。

回溯 2009 年,正是徐根宝带队 3-0 大胜广东队,为上海捧起全运会男足冠军奖杯;如今 16 年过去,面对同样的对手,老帅虽未能复制辉煌,却用 “揽责” 的姿态,给年轻球员上了一堂生动的 “足球品格课”。在他看来,竞技体育虽以成绩论英雄,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 “敢担当、不放弃” 的精神 —— 这种精神,他不仅自己坚守了一辈子,更希望传递给中国足球的下一代。

告别与期许:“最后一次” 的感慨,藏着一生足球情

当徐根宝最后走到教练席坐下,说出 “也许这是最后一次”,现场的空气仿佛都安静了下来。半个月里,他每天带队训练、指挥比赛,81 岁的身体早已透支,却拒绝 “受苦” 的说法:“我没受苦,我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球员嘛”。这句看似轻松的话,背后是他对足球 “一生放不下” 的执念 —— 从球员到教练,从培养黄金一代到如今坚守 U20 赛场,徐根宝的人生早已与中国足球深度绑定。

“也许这是最后一次” 的感慨,或许带着些许遗憾,但更多的是对中国足球的期许。他把自己的技术、理念、精神,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球员,只希望他们能 “回到俱乐部多努力”,能在未来撑起中国足球的一片天。对徐根宝而言,即便不再亲自带队,他对足球的热爱、对青训的关注,也绝不会停下 —— 因为这不是 “终点”,而是他用一生守护的足球事业,在年轻球员身上的 “延续”。

81 岁的徐根宝,用一场失利的半决赛,书写了一位老帅的坚守与担当。“责任在我” 的坦诚,“亲力亲为” 的执着,“最后一次” 的感慨,都藏着他对足球的深情。或许未来,我们很难再看到他站在训练场边大声指挥的身影,但他留下的足球精神、培养的年轻球员,终将成为中国足球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 —— 这份 “一生为球” 的情怀,永远值得铭记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